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今天医药几乎全线覆没,仅有CXO幸存,原因何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医药几乎全线覆没,仅有CXO幸存,原因何在?
进入2023年,看股价走势CXO都要倒闭了,即使平稳的Q1业绩也未能止跌。现在谜底揭开了,公募基金对CXO的减仓达到抱头狂奔的程度,葛兰已经成为一棵信号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葛兰树,另一棵是李蓓树。葛兰来了,李蓓来了,就想问你怕不怕?
CXO今日逆势企稳有多重因素共振,其中最重要的逻辑是基本盘在海外(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博腾股份89.9%,凯莱英 84.7%,康龙化成81.8%,药明康德80.9%,九洲药业80.2%,药明生物75.6%,泰格医药49.2%),属于标准的世界工厂,受地缘关系的影响其实更大。
CXO主流企业上半年业绩还行。昭衍新药被猴价绊倒,但核心业务并没有崩溃,实验室服务Q2同比增长22.3%-37.7%。全产业链平台型CXO(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甚至可以直接消化猴价格波动。
01 葛兰走了,奔走相告康龙化成今日领涨医药板块,2023Q2已退出葛兰中欧医疗健康十大重仓股之列。
过去十年,申万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的中位数为37.03倍,最高值为73倍(2015年6月),最低值为21倍(2022年9月)。截至2023年7月23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市盈率为25.93倍,仍处于历史底部水平。
剔除医药基金持仓后,2023年Q2非医药基金医药行业配置市值占比约5.62%,较2023年Q1的5.49%环比略有上升,但整体仍处于历史低位。
医药抱团的泡沫已经挤干,筹码也趋于干净。
CXO进入最后的甩卖阶段。据安信证券医药,2023Q2持仓基金数量减少最多的前三名为:药明康德(-176)、爱尔眼科(-105)、泰格医药(-80),第一、三名均为CXO。公募基金持有市值减少最多的前三名为:药明康德(-102.00亿元)、爱尔眼科(-92.65亿元)、泰格医药(-72.31亿元),第一、三名均为CXO。
据浙商证券医药,全部基金持有CXO仓位从2021Q3最高点的3.48%持续回落至2023Q2的0.84%,其中医疗基金CXO持仓从高位的60.8%持续回落至2023Q2的16.5%,全市场非医疗基金从最高1.98%下降至2023Q2的0.51%。医疗基金前十大CXO持仓占比已经从2021Q3最高的35%下降至2023Q2的8%。
总之,2023Q2基金对CXO持仓占比基本回落至2020Q1水平,至此,CXO作为最后一个抱团的医药板块,已经焕然新生。
在国内基金大撤退的同时,CXO真正的金主MNC(跨国药企)Q2业绩没有明显的衰退迹象,研发投入仍强势增长。2023H1,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占药明康德整体收入比重约 38%。
罗氏2023H1制药业务收入226.81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8%,研发投入64.49亿瑞士法郎,同比增加8%。
阿斯利康2023年H1收入219.61亿美元(扣除新冠产品),同比增长12%,研发投入5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
诺华2023H1净销售收入265.75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二季度净销售收入1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9%。
GSK 2023Q2营收71.78亿英镑,同比增长4 %,剔除新冠肺炎产品相关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1%,研发支出22.68亿英镑,同比增长7%。
赛诺菲2023Q2净销售额99.65亿欧元,同比下降1.5%,净利润14.35亿欧元,同比增长22.1%。
艾伯维2023年H1总营收260.9亿美元,同比下降7.2%,研发投入40.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武田制药2023第一财季(2023Q2)收入1.1万亿日元(78亿美元),同比增长8.9%。
诺和诺德2023Q1营收533.67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27%,净利润198.14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39%。
礼来2023Q1销售额69.6亿美元,同比下降11%,扣除新冠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0%。
CXO受到国内创新药资本寒冬和宏观收缩周期的影响小,应该纳入全球化逻辑考量。
02 猴子并不重要昭衍新药与猴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其实食蟹猴市价下跌,并不会影响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
股东在低位持续不断的减持,对信心的伤害才是最大。自昭衍新药2017年上市以来,公告披露的减持有22次,股东套现超45亿元。
康龙化成2023Q2净利润中值4.3亿元,同比增长28.8%,环比增长22.9%,没有爆雷。
考虑到受实验用猴价格波动影响,上半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利润的增速,这个业绩甚至好于预期。成熟板块在收入和利润端均持续稳定增长。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以及部分海外运营尚处于早期投入阶段,一定程度上降低利润的增速。
药明康德体现出共性的趋势,2023H1业绩也没有爆雷,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被消化,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在培育(亏损)中等待黎明。
药明康德是CXO的信号树,从半年报看呈现正面意义。
半年度利润首次突破50亿元,超出预期。2023Q2营业收入99.08亿元,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0.5%,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增长39.5%。20223Q2净利润31.45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45.1%。业绩环比爬坡,没有受新冠大单消退的拖累,也没有受所谓脱钩鬼故事的影响。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上半年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5%。
成熟板块2023Q2稳步增长。化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强劲增长51.6%;测试业务同比增长23.6%,临床CRO及SMO同比增长29.6%;生物学业务同比增长17.5%。
药明康德是国内最大的多肽CDMO。合全药业在常州基地投产两个2000 升多肽固相合成釜以及大规模连续流纯化设备,其多肽固相合成釜总体积已超过 10000升,进一步提升TIDES(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平台的能力和产能。上半年TIDES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在手订单同比强劲增长188%,预计TIDES业务收入增长全年将超过70%。TIDES 工艺研发和生产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21个,同比提升25%,服务分子数量达到207个,同比提升46%。这些都验证GLP-1产业链的高景气度。
来自欧美客户的收入占比77.3%。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相,上半年来自美国客户收入123.7 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42%,来自欧洲客户收入22.2 亿元,同比增长19%,来自中国客户收入32.3 亿元,同比增长6%。上半年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71.4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强劲增长47%。
在一片亮丽中有两处灰暗。国内新药研发服务(DDSU)2023Q2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17.9%,2023H1收入3.4亿元,同比下降24.9%,这反映国内创新药同质化去产能仍未完成。药明康德正为客户开展17个新分子种类项目,包括多肽/多肽偶联药物(PDC)、蛋白降解剂和寡核苷酸。截至6月底,药明康德共有 41296 名员工,而去年底共有 44361名员工,减少3065名,这与国内的就业形势是一致的。
从本次半年报观察,CXO从高增长过渡到稳增长,在新冠疫情之后核心业务仍在爬坡,而海外收入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
这正是当前环境下CXO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