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务新分类施行首月,6月集合信托市场发行、成立情况如何。7月6日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信托业务新分类施行首月,6月集合信托市场发行、成立情况如何?
7月6日,用益信托发布6月集合信托统计数据,数据显示,6月集合信托发行、成立规模双双下滑。发行方面,截至2023年7月3日,6月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818.65亿元,环比下降19.20%。成立方面,6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492.10亿元,环比下降1.96%。
(资料图片)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表示,6月是信托业务新分类施行的第一个月,业务分类新规对集合信托市场的影响暂不明显。从发行情况看,6月标品信托产品下行明显,6月证券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的波动对标品信托产品发行或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发行成立双降,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再创新低
6月集合信托发行市场略有下行,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双双下滑。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7月3日,6月共计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013款,环比减少291款,降幅为12.63%,发行规模818.65亿元,环比减少194.55亿元,降幅为19.20%。
集合信托成立市场小幅下行,成立数量增加,但成立规模微降。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7月3日,6月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2148款,环比增加90款,增幅为4.38%,成立规模492.10亿元,环比减少9.84亿元,降幅为1.96%。
从投向来看,投向工商企业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大幅增加,投向金融及基础产业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情况相对稳定,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产品成立规模大幅下行。
6月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下滑至12.75亿元,再创新低。监管收紧、风险高企、行业前景不明,传统的房地产信托业务目前已经是信托公司急于抽身的业务领域。受制于房企信用风险及监管政策,房地产类成立规模持续低迷,同时住房租赁、城市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新业务新模式还未能实现快速挖掘业务潜力,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喻智表示,从短期来看,传统的房地产信托预计将持续下行,且是行业重点压降的业务之一,而房地产类创新业务未能实现快速增长,实现业务替代;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和去化压力显著高企,未来房地产行业趋向平稳,开展新的房地产信托业务对信托公司风险管理和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基础产业类信托继续下滑,投向陕西省信托资金增加明显
在基础产业类信托方面,6月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规模同比下滑6.51%,规模占比仍在三成左右。基础产业信托对部分信托公司仍是重要的支撑业务,在5月出现明显的下行之后,6月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成立规模下滑有减缓的情形出现。
三年疫情之后,地方财政收入降温,叠加存量债务到期集中,部分弱资质地方城投再融资压力加大,甚至于部分强资质地方城投公司也出现资金链紧张的情况。
喻智认为,基础产业信托业务作为业务转型期间比较重要的过渡性业务,部分信托公司还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性。从兑付情况来看,基础产业信托目前整体风险可控,兑付没有大的危机事件发生,但信托公司已对基础产业信托业务有所收缩。
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6月成立的基础产业信托产品中,投向的地域分布仍相对集中。从成立数量看,陕西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仍是热门地区,成立数量分别为148款、124款和102款,合计数量占比达到55.33%,环比增加5.93个百分点;从成立规模来看,陕西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列前三,成立规模分别为36.38亿元、33.02亿元和17.34亿元,合计规模占比达到55.74%,环比增加15.04个百分点,投向陕西省的信托资金有明显的增加。
非标信托预期收益率继续下行
6月非标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保持稳步下行的态势。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7月3日,6月非标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56%,环比减少0.03个百分点;产品的平均期限1.72年,环比延长0.02年。
喻智认为,央行引导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是非标信托收益下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6月,在稳增长的政策指引下,为提振市场信心、鼓励投资和消费,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人民银行开启降息之路。13日,央行先后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OMO)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0个基点。央行通过降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成本和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方式,切实地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对非标融资业务的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他认为,宏观经济走势疲软与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同样影响非标信托产品的收益。目前国内经济修复仍然面临压力,企业信贷需求相对较为疲弱,实体融资需求不足。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同比减少1.31万亿元,经济修复速度放缓,6月的社融数据可能会弱于去年同期。国内经济动能不足,企业对于经营预期仍存担忧,主动扩产经营的意愿不强,导致融资需求走弱,信托资金可投的底层资产相对不足,加上监管的影响,非标信托产品的收益下行的可能性较大。